- 谈劳技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个性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热点,在我国也同样引起了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往往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因素,是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远大的理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个性,而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人格等,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所在。劳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劳技教学,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劳动与技术教育,除了能达到以上目的以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体会。
一、劳技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推动力之一。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别致、有趣引起的,而且是在对知识技能的不断掌握、扩大和加深,并获得积极的情趣体验中,沿着"有趣——乐趣——志趣"的轨道不断发展起来的。劳技课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在劳技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劳技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劳技实践中接受教育。劳技课的教学方式,由以往的"只说不练",到如今的手脑并用,它是根据人的探索心理倾向,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知识,把开发人的智力、发展人的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引进教育全过程,这是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而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又以浓浓的兴趣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劳技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使学生在学在“乐”中,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发展。
二、劳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
人的任何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动机不是脱离实际行动的意向,它总是与活动相结合的,动机一旦产生,必将导致行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活动动机会因满意的结果被强化,使该行为重复出现,逐渐被巩固;也会因不满意的结果而使动机削弱或消失。
"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对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杜威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劳技课的启发和引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我的做法是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劳技课的各种功能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劳技课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如:我利用以往学生的剪纸、模型制作、标本制作,让学生观看,告诉他们这是同龄人设计、制作出来的。学生马上觉得劳动技术离他们并不遥远,只是触手可及,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先尝试操作,在探究的活动中,生成问题,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能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劳技课是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的催化剂
一般的心理过程告诉我们:情感以认知为前提,以行动为落脚点。但认知与情感又不是一个自然衔接的过程,认知与情感脱节是当前常见的心理现象,情感与行为亦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这种悖反现象标志着人的情感世界的危机,它是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重要根源。人的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人的情感危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由于劳技教学的特殊性,劳技教师与学生很容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劳技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明白、简练、清晰、幽默,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教师感染下收获自信、乐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另外,劳技教师还可以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并使之充分地拓展,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劳技教学也是如此。
四、劳技课是增强学生意志力的渠道之一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智力因素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是意识能动的反映,它无论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等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无疑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对学好其它知识有很大关系。可充分利用劳技教材,培养学生具有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还可设置劳动技术操作的难度,增加广度和深度,有意培养、锻炼学生具有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
在“尝试雕刻”活动中,有一节课是《花卉雕刻》,是用一块萝卜雕刻出一朵美丽的花儿。学生在操作中,第一次可能失败,第二次可能仍然没成功,有的甚至第三次、第四次仍不能雕刻出美丽的花儿。这时,学生就会出现不耐烦、要放弃的情绪,怎样才能让学生坚持下来呢?我一方面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的要领,找出前几次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另一方面我告诉他,"老师在第一次学习这个雕刻手法时,也像你一样失败了很多次,但老师没有放弃。你看,现在老师是不是做得很好?"让学生看到失败的后面就是成功,只要坚持,只要不放弃,就会成功。在一再鼓励下,学生最终成功了,他所掌握的方法,是在自己多次失败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他不但学会了知识,同时也尝到了失败过后的成功会更甜、更美。它证明了曾经的奋斗和努力,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教学中,还可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追求上进,不怕困难,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劳技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的有效途径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和相应行为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优良的性格如刻苦、勤奋、坚强、努力、正直等,对一个人的成长起重要的积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不良的性格如懒散、骄傲、粗心、虚伪等,对人的成长起消极作用。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克服不良性格是很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劳动技术教育则给了他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使学生在这个比较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里去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也促进了他们在其它课程中更好地学习。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曾有过这样一名男生——小董,他成绩不够理想,脾气比较暴躁,在班上得罪了不少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因此,在很多场合,他不被同学所接纳。在“标志设计”活动中,我让他担任了一回小组长,因为他能够指认出很多世界名牌汽车的标志,这让他的同学很佩服。在活动之前,我对他们小组的成员提出了希望,我希望他们发扬合作的精神,配合好小组长,设计出几个漂亮的标志来。在活动中,小董能够尽到小组长的职责,与小组成员和谐相处,动脑动手,顺利地完成了活动任务。在活动小结中,小董写到了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并决心今后要把脾气改一改,与同学和谐相处。
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在劳技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教学智慧,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苏州市劳技论文评比一等奖)
- 更新:2007/5/6 12:33:34 编辑:fengyefy
- 头条推荐
-
22.【老子】一读就懂的道德经系列微课(第二十二章3个)
老子的为人哲学就是“不争”:不显摆、不彰显、不邀功、不显贵。为人处世要遵循道的基本规律,遵循自然的规律,并不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争上游,而是不设立...详情
-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
- 鲶鱼课程劳育说:做学教评深度劳动教育12345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 “动动手指就行”的时代,孩子还需要怎样的劳动?
- 劳动教育≠让学生体力劳动,这几个误区要避免
- 新时代劳动教育薪火续必须先厘清的几个“关系”
- 实践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融合我之见
- 劳动教育基础
- 鲶鱼课程劳育说:做学教评深度劳动教育12345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03-03 06:10)
- “动动手指就行”的时代,孩子还需要怎样的劳动? (01-20 07:24)
- 劳动教育≠让学生体力劳动,这几个误区要避免 (11-20 05:17)
- 新时代劳动教育薪火续必须先厘清的几个“关系” (09-19 07:00)
- 实践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融合我之见 (09-15 05:56)
- 劳动教育基础 (09-15 05:50)